转帖自:水手博客
鼠年的这只老鼠真的是不安分。
突然而连续的大雪,把成千上万远在他乡,准备回家过年的农民工的好心情彻底地给破坏了。在上海、杭州,火车站已经“只退不售”,停止发售除邻近地区以外所有开往北方的列车车票,那些已经到达车站的人该何去何从?而在广州,情况更糟糕。截止1月28日,广州地区已有50余万旅客滞留,仅广州火车站就密密麻麻“铺”满了20多万人。这些人,心情是矛盾的、复杂的。退票留下吧,心有不甘,总是对“前途”抱有一线希望;持票等待吧,又不知远方的道路何时畅通,白白地在车站广场耗费精力,耗费来之不易的血汗钱(网上的消息,方便面已经卖到50元一碗了)。中国百姓苦,最苦是农民,而此时,又以在露天急切等待、倍受煎熬的民工旅客为甚。
我们诺大的国家,怎么就这样“不堪一击”了呢?是哪里出了问题?有人说,是中国人口太多,可人多不是力量大吗,现在怎么没有力量了呢?也有人说,是中国人太恋家,可恋家有什么错,西方人不也是喜欢在圣诞节阖家团聚吗?还有人说,是我们过年的方式有问题,可春节是最热闹的民俗节日,几千年的传统,哪是说改变就改变的?
简单地想一想也知道,农民之所以要进城当“农民工”,不是对家乡的土地没有感情。可是,感情并不能换来生活的富裕与快乐,因为仅靠土地上那微薄的收入,盖不了娶媳妇的房子,凑不齐孩子读大学的费用,交不起生病住院的开支,攒不够可以养老的积蓄。说到底,是农村穷,留不住人,而城里虽然困难、疲惫,却多少还有“淘金”的机会。中国人是十分顽强的,这固然是由于我们血液里具有天然的“顽强”基因,同时,它能够世代延续,成为一种民族性格,也是长期艰辛的生活摔打、锤炼的结果。
进一步的问题是,对于无数的农民工来说,城里能够停顿歇息,却不能久留。他们挣的那点辛苦钱,不足以在城市安家落户,也无法保证一家老小在城市的生活。城市很美,但他们只是一个个过客。他们的户口、房屋、父母、子女,都还在农村,那里才是他们真正的家。所以,每到春节,虽然路途遥远,却还是要不知疲倦地往家赶,因为家的那头,父母在召唤,孩子在期待,正所谓,“有钱无钱,回家过年”。现在,天降大雪,阻断了去路,有家不能回,不错,是老天害人,然而如果不是由于谋生的需要而出来打工,它能把农民工害得这么惨吗?
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的经济在迅猛发展,这一点没有人不承认,另一方面,中国底层的人民尤其是广大的农民,他们生存、生活状态之艰难,以及改变之缓慢,也是不容否认的事实。就事论事,与日新月异出现的政府高楼、城市广场、夜景工程相比,与豪华气派的国家大剧院、“鸟巢”、“水立方”的建造速度相比,与不断膨胀的公务用车队伍(每年要耗费4000亿元之巨)相比,我们用于新建、改造铁路方面的建设,是很不够的,是满足不了群众需要的,而迄今为止,长途出行,铁路仍然是普通民众的首选,不是对铁道部有多么热爱,而是为火车相对低廉的价格所吸引,尽管 “铁老大”的服务质量以及它对于公众批评所持的强硬姿态,也一直让人心存不满。
人类社会,无法左右老天的性格,却可以调整自己的政策与态度。如果国家能够发狠,大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,亿万农民因此无须离乡背井去打工挣钱;如果国家能够加大投入,切实改善进城农民工的生活境遇,使他们在城市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,而用不着年复一年地长途奔袭回老家过年;如果国家能够省下许多不必要或暂时不太紧要的开支,用于建造更多、更好的铁路、机车,使乘坐火车成为人们便捷、高效、舒适的旅行方式,等等,那么,下一次再遇到此等雨雪灾害,就不会像这次这样疲于应付,惊慌失措了!
这一回,注定是来不及了,但倘若能深刻反思并采取行动,“人定胜天”,未来还有机会。
评论